魏道明 教授
魏道明,男,汉族,1963年生,河南遂平县人。现任yl7703永利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术专长为中国法制史、隋唐史,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唐代政治发展进程与财政制度进行研究与探索。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个人独著4部,代表作有《始于兵而终于礼:中国古代族刑研究》《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质疑》《汉代“殊死”考》《论唐代的虚估与实估》等。
杜常顺 教授
杜常顺,男,教授, 1963年12月生,历史学博士,博导。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区域及民族宗教史。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文史知识》《暨南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有《青海通史》《明朝宫廷与佛教关系研究》《元明清时期对藏传佛教僧人的征召与封赐》《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史》等多部学术合著和独著。多次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陈玮 教授
陈玮,男,藏族,1959年12月生,青海大通人,兰州大学藏学专业研究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在青海省教育厅教材编译处任编辑、在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任巡视员、副校(院)长、青海省社会科公司党组书记、经理,现任yl7703永利官网经理、博士生导师。青海省人才“小高地”民族宗教学领军人和首席专家,青海藏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民族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常务理事等职,是国内著名藏学研究专家。长期从事民族宗教、藏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撰写、主编《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研究》《藏族古典小说概论》《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概论》等著作20余部。用藏汉两种文字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藏学》《西北人口》《西北史地》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青海藏族社会习惯法的调查》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全文翻译转载,有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学术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青海省推行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的成效及经验》一文获得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论文类一等奖;《青海藏族社会习惯法的调查》一文获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论文类二等奖;《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活动方面的形势、任务、思路和对策》获2011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研究》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坚持和完善藏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一项。完成《青海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研究》等省部级项目而是20余项,主持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等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的重点项目10余项,完成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委托的《青海藏区民族关系研究》《历代中央政府治理青海藏区研究》等课题10余项。主持撰写的调研报告《青海省推行藏传佛教寺院“三种管理模式”成效及经验》《青海对蒙古、俄罗斯涉藏工作对策研究》等得到时任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旦科和现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公保扎西同志的肯定性批示。长期在省委党校从事藏族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学工作,开设“藏族部落制度”“青海民族关系史”“宗教社会学”等课程,是民族宗教学、社会学和藏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是社会学专业导师组组长,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2013年以来,在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担任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主席和委员,指导青海省委党校社会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前在青海师大开设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课程。此外,长期在一些省直机关党委中心组、州县委中心组讲授有关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专题课。曾率中国藏学家活佛代表团出访欧洲多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宣传中国中央政府西藏政策以及在西藏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和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维护了国家利益,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并先后赴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宣传推介。其事迹入选《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
丁柏峰 教授
丁柏峰,男,汉族,1972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为yl7703永利官网副经理,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级骨干教师,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区域史和历史地理学。先后承担“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近代青藏关系研究”“甘青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已出版《青海古代游牧社会历史演进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土族》《融痕—滇西北汉藏文化边缘地带奔子栏村落民族志》《我们是谁—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的身份重构》等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杨荣春 副教授
杨荣春,男,汉族,1976年8月生,河北省海兴县人。2009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5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5年7月-2019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历史与民族学系任教,任历史与民族学系主任。2019年8月调入yl7703永利官网任教。现为yl7703永利官网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拔尖人才,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敦煌吐鲁番学与民族史、魏晋南北朝史、盐业史研究。
一、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敦煌吐鲁番学概论》《中国古代史》
研究生课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料学》《敦煌吐鲁番文献与碑刻墓志研究》《西域与五凉史专题》《西北民族史》
二、代表性专著
1.《北凉五王探研》,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年5月;
2.《北凉史料辑录》,甘肃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
3.《北凉史论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年10月。
三、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凉国史研究》;
2.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李鸿章与长芦盐务治理研究》;
3.主持完成校级项目《北凉的农业与屯田——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4.主持完成校级项目《北凉官制与军制研究——以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
5.主持完成校级项目《近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
6.参与青海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多卷本《青海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四、发表论文
1.《北凉手工业研究——兼论北凉的经济贸易》,《新疆大学学报》(CSSCI来源刊)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18年第4期摘录;
2.《冲突与交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与周边政权关系研究》,《兰州学刊》(CSSCI扩展版)(中文核心)2018年第8期;
3.《20世纪以来的北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CSSCI扩展版)2018年第5期;
4.《北凉高僧昙无谶研究》,《五台山研究》(CSSCI扩展版)2017年第1期;
5.《北凉疆域变迁考》,《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来源刊)2016年第4期;
6.《从记室到凉王——段业史实考论》,《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展版)2015年第2期;
7.《十六国时期高昌郡的度量衡》,《求索》(CSSCI来源刊)2014年第9期;
8.《吐鲁番出土〈北凉神玺三年仓曹贷粮文书〉研究》,《敦煌学辑刊》(CSSCI扩展版)2014年第4期;
9.《明清长芦严镇场考略》,《盐业史研究》(CSSCI扩展版)2014年第2期;
10.《从卢水胡酋豪到凉王—沮渠蒙逊称王史迹述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11.《论沮渠无讳与大凉政权》,《永利集团学报》2018年第1期;
12.《沮渠安周与大凉政权》,《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13.《沮渠牧犍与北凉政权》,《昌吉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14.《北凉农牧业研究——以河西、吐鲁番出土文献为中心》,《古今农业》2017年第2期;
15.《北凉高昌太守隗仁史迹钩沉》,《吐鲁番学研究》2014年第2期;
16.《黄骅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4期;
17.《千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18.《长芦海丰场盐业考》,《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2期;
19.《明清长芦丰财场盐业考——兼论丰财场盐业与天津城市发展》,《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0.《明清长芦海丰场续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1.《十六国时期高昌民间的经济活动》,乜小红,陈国灿主编《丝绸之路出土各族契约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2019年。
五、参加学术会议
1.2014年10月参加《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北凉高昌太守隗仁研究》;
2.2015年10月参加《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提交论文《吐鲁番出土十六国高昌郡时期契约文书研究》;
3.2016年9月参加《长芦沧州盐业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明清长芦海丰场续考》;
4.2017年11月参加《盐与城:历史叙述与现实观照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明清长芦丰财场盐业考》;
5.2020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6.2020年11月参加《通道与社会·2020年首届河西走廊论坛》;
7.2021年7月参加《第二届甘青民族走廊论坛》。
杨红伟 教授
杨红伟,河南省泌阳县人,现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历史文化学院经理、中国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史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区域史、宗教社会史、藏学研究,主持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清朝循化厅民族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知识与秩序:甘肃省循化厅藏区权力机制研究(1709-1911)”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多元一体格局的定型:元明清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交融研究”等多项基金项目;出版《抗战时期西北经济开发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清代循化厅藏族聚居区之权力机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等多部著作;在《史学月刊》《中国边疆史地》《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与《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2014年获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类三等奖。
田澍 教授
田澍,1964年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副董事长,西北师大中亚研究院经理,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史学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会长,甘肃省史志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曾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主要从事明清史、丝绸之路与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十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十余项。相关成果多次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温春来 教授
温春来 ,男,汉族, 1974年出生,贵州省毕节市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经理,永利集团昆仑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西南民族史、明清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境外合作项目1项,其他项目科研项目10余项,教学项目4项。出版专著3部(其中《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多次再版或重印),主编教材1种,主编大型学术性、资料性丛书1套,主编其他书籍2种,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等奖励。
王元林 教授
王元林,1968年3月生,陕西大荔人。历史学博士、广州大学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青海师大博导。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优秀教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等。学术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外交通史、丝绸之路史、民间信仰空间、边疆民族与秩序、环境变迁史等。已完成国家社科课题3项(包括重大课题子课题、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主持人),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目前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已出版著作《中外交通与信仰空间研究》《国家正祀与地方民间信仰互动研究——宋以后海洋神灵的地域分布与社会空间》《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内联外接的商贸经济:岭南港口与腹地、海外交通关系研究》《海陆古道: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自然灾害与历代中国政府应对研究》《中外交通史略》等著作十余部。完成古籍整理《岭海名胜记》《岭海名胜记增辑》等4部。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篇(《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民族》《第四纪研究》等),CSSCI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多次荣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
张皓 教授
张皓,1964年10月生,贵州省德江县人,土家族。1983年7月毕业于铜仁师专英语科;1987年7月毕业于贵州教育学院英语系;1992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yl7703永利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永利集团兼职博士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专著:《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010年再版;《派系斗争与国民党政府机构运作关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派系集团斗争与民国政治走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1927-1950年中英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较量与争论》,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代表性译著:《变化中的中国人》,中华书局2006年版;《叩响雪域高原的门扉——乔治·波格尔西藏见闻及托马斯·曼宁拉萨纪实》,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明代漕运》,台湾联经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繁体字版由台湾联经出版社2015年出版,简体字版由九州出版社2018年出版。大型资料汇编:《民国时期藏事问题英文档案选编》,23卷,学苑出版社,2016年版。在《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抗日战争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党的文献》《历史档案》《南亚研究》学术刊物及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160多篇学术论文。
刘林海 教授
刘林海,男,历史学博士,yl7703永利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经理、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秘书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6-2007,2014-2015),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集体)等荣誉;曾任政协海淀区九届委员,现任海淀区知联会理事。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外古史比较、基督教史、史学史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论中国历史分期研究的两次转型》等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加尔文思想研究》《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与罗马公教研究》等专(译)著5部,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世界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骨干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